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孩子,你沒有錯。錯的是我們

當下,我臉書上記錄下了這段話

我們已經面臨少子化。
現在還得面臨個人化。
錯的,是溺愛。是我們忘記旁人的眼光

這週我帶家人入住號稱有許多親子設施的飯店,兒子想要與人共享一個玩具屋。
穿著蓬蓬裙的小女孩把玩具都搶走了。
扮著家家酒,當起小老闆娘。
母親跟家人在旁邊點菜跟小女孩對話。彷彿旁邊沒有人似的。

我坐在旁邊觀察了起來,小女孩很愛當指揮家。把許多不屬於這個玩具屋該有的玩具都蒐集了起來,例如隔壁廚房的菜刀、修車廠的槌子跟板手。
當人家跟他要的時候,會說這多少錢。(有金錢概念、也會指揮別人...BUT...)

小女孩的媽媽不停拍照,沒有在意到旁邊父母也在等著讓子女使用這個設施的感受。


我想起亞細亞的孤兒中那段,是誰搶了了你心愛的玩具。


達人?神人!還是人


我最近經常聽到許多的人稱某些業界的高手,達人或神人般的崇拜,近乎到了迷信而不求真的狀況。我有一個老師說過,你不要叫我甚麼神,我就是一個人,沒有助理。我就是做我自己就好,神格化就不用了。
很多人追蹤他、分享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分享得很切中人心。
我認為這是自媒體發揮善念的一個極佳的代表典範。

但某些人往往會認為在某個領域是高手之後,不懂的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,往往身上的羽毛會慢慢的掉落。


我們該如何教育子女跟員工


少子化的未來,每個員工都是兩個人的心頭肉。
如何讓這群天之驕子,能夠懂得合群的遊戲,進而到社會上與人合群的生活呢?
創客、自造者、SOHO這些我們這個年代開始的名詞,在二十年後,會不會還存在?

現在講究的差異化,中心化,已經快要被打破了。
我們的子女,會不會日後得出國賺錢,在國外成為另一個群體?

現在對的,未來不一定對!!

我們對事物爭奪,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,讓孩子學習到。
卻忘了告訴孩子,我們在爭取的是甚麼?談論的是甚麼?
身教重於言教


團體與個體


在公司裏面觀察到,霸著黃金櫃位的門市人員,業績永遠比較好,但僅有公事上的互動;反觀其他同事,雖然業績差了一點點,但他們很團結,做出來的東西完整度就會比那一位TOP來的好。

業績單位,有時候上面往往留下高手,卻讓這群團結的人因此而受挫離開。我多次因此為他們抱屈。但,業績擺在眼前啊...


我的小孩比較少跟人家互動,跟他老爸剛好相反,需要跟大量的人互動才能分辨誰是公司想要的。所以就比較安靜點,也還沒上學,不懂得怎樣跟大他一點點的哥哥姐姐們一起玩。

我想,這是我這次出去玩之後,我發現最大的遺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