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想問個為一個問題:當工作累了,心倦了。你會怎做?
這些年來,我從一個高中快要被留級的屁孩,歷經多次轉職與結婚、生子。
一個工作不穩定的年輕人,變成一個需要謹言慎行的人資。
一路走來,我發現讓我最快樂的事情,不是旅行、不是吃飯聚餐,而是學習。
當我考取專案管理師之前那長達三個月、每天上課學習實務解,到後續的考前準備。讀書會,那時候才發現,原來,不斷學習的人不只我一個,還有許多比我年長的人。
那時候,只有發現年紀的差異。
在讀EMBA時,課堂上的知識取得與下課後同學準備報告、考試時,我發現到連大企業的老闆都是如此的認真,完全沒有身段。在校外呼風喚雨的上市公司老闆,在學校內,卻以學長學弟相稱。
而此時所獲得的,絕非外界想的商業或人脈上的連結,而是學習到一種堅持的態度。
畢業祝福禮上,校牧告訴我們必須肩負起的責任。讓我印象十分深刻,勿將指責的指頭指向別人,勿將重軛加諸在別人身上,不需祝福我們鵬程萬里,卻要我們引以為戒。
回想起來,這些日子難道沒有累過、倦怠?
有的!甚至多次的想要離職、休息。
但回想起EMBA同學Martin說的,滾石不生苔,要讓自己生苔。才有機會紮根。我開始尋求其他的方式-學習。
從約四年前開始,我便開始嘗試著跨界的學習,從九里寬一寸深的專案管理師,慢慢的學習跨界的專業,從企業流程、人力資源管理到今年密集的投入時間在公餘,慢慢地從T型變成多腳型,也在這過程當中,結識了不少各行業中的精英份子。
我發現,之所以會成為菁英,就是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菁英。
而各界的菁英匯集之下,激盪出來的火花往往是連授課老師都想像不到的精彩,更別說課後的密集聯繫、彼此砥礪。就像是幾米說的人生總有許多巧合,兩條平行線也可能會有交匯的一天。
我們總是在每次上課時,又發現之前一起上課的同學。
在驚呼~怎麼又是你之下展開另一場學習之旅
在大學時還不懂得甚麼叫學習的可貴,在而立之年之後,逐漸地體認到。為自己所想要的而去學習是如此的有趣。大學時隨便做的作業,卻在EMBA、後續的自我成長中,不斷的要求自己,堅持做到近乎完美。
有人問我,該如何準備考EMBA、我該如何報名某些課程。
我只告訴他幾句話,從何而來,為何而來,所求何事,求得後能如何為自己、家庭、社會做出貢獻。
因為我終於知道,當我們年紀已成為事實,所負擔的責任,除了家庭之外,就是不斷的精進自己,然後再擴散給尚未學到的人。當分享得越多、獲得的也會更多,我把這種感覺形容為學習的莫爾定律。
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,更進步。
Be a better man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